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继续教育学院国际预科培训中心
 首页 | 学校概括 | 课程介绍 | 师资队伍 | 海外合作国家及院校 | 图片展示 | 历届学生合影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课程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海外合作国家及院校>>德国>>正文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2021-04-08 11:02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始建于1828,位于有欧洲硅谷欧洲花园之称的德国萨克森自由州首府德累斯顿,是德国著名理工类大学之一,也是世界顶尖理工类大学。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现为十一所德国精英大学Exzellenzinitiative)之一、九所顶尖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成员之一、欧洲顶尖工业管理者高校联盟(T.I.M.E)德国七所高校之一、欧洲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联盟(PEGASUS)德国六所高校之一、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和研究大学会议联盟(CESAER)德国十所高校之一、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名望的科技大学之一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在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52位,德国理工类大学第4位;在2018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含纳米电子)专业位列世界前45位,德国第1

作为德国五所同时拥有德国精英大学TU9头衔的大学之一以及唯一同时与德国四大科研机构莱布尼茨学会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亥姆霍兹学会、弗朗霍夫学会合作的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始终保持着极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也是德国少数保留传统工程学学制的大学之一,其严苛的教学要求保证了出众的教育质量。德累斯顿是德国十大城市之一,也是德国重要的科研中心,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

2012年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入选德国精英大学,2019年再次入选新一批精英大学。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UD)成立于1828年,是萨克森自由州最大的大学,拥有约32400名学生和约8300名教职工,主校区位于萨克森自由州首府德累斯顿市的老城区,距离德累斯顿主火车站仅一公里左右,另外还拥有三个分校区以及城市周边地区的几个较小的分支机构。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德国九所理工大学联盟(TU9)成员之一,2012年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入选德国精英大学,有两个卓越集群受到联邦资助,其宣布的目标是到2022年成为世界最好的100所大学之一。2019年新一轮的德国精英大学计划在更名为卓越战略后公布,德累斯顿工大再次获得德国精英大学称号,有三个卓越集群入选 。根据其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2017年德累斯顿工大共获得约2.7亿欧元的第三方资助。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教学与研究涵盖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工程科学,建筑与环境科学,医学五大领域。截至20193月,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共有18个学院,开设121个学位课程,是德国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理工大学之一 。其中微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经济工程、材料科学、土木工程在德国最为有名。

2009年,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联合德国四大科研机构莱布尼茨学会、马克思普朗克学会、亥姆霍兹学会、弗朗霍夫学会以及若干位于德累斯顿的学术机构共同发表了名为德累斯顿概念-致力于卓越与创新发展的德累斯顿研究与教育协作的草约,其中提到对顿全球精英的渴求。这是第一次德国四大科研机构同时宣布与一所大学合作。这些德国半公共机构在全球范围内雇佣其团队领袖,并且在德国的任意地点设立研究机构,而德累斯顿吸引了其中相当多的数目。

学校校训

Deutsch: “Wissen schafft Brücken”

English: “Knowledge builds bridges”

中文:知识架起桥梁

学校声誉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德国萨克森自由州最大的学府,同时也是德国及欧洲历史最悠久的理工大学之一。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现为十一所德国精英大学Exzellenzuniversität)之一、九所顶尖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成员之一、欧洲顶尖工业管理者高校联盟(T.I.M.E)德国七所高校之一、欧洲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联盟(PEGASUS)德国六所高校之一、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和研究大学会议联盟(CESAER)德国十所高校之一。2009年发起成立的概念德累斯顿联盟使得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成为了德国唯一一所同时与德国四大科研机构(莱布尼茨学会、马克思普朗克学会、亥姆霍兹学会、弗朗霍夫学会)合作的大学。


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其中包括1个大学联盟:柏林大学联盟

理工类:慕尼黑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综合类:海德堡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图宾根大学、康斯坦茨大学、波恩大学、汉堡大学


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成员 之一

慕尼黑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斯图加特大学、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


欧洲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联盟(PEGASUS)之一

德国共6所成员高校,按入选顺序分别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


欧洲顶尖工业管理者高校联盟 Top Industrial Managers for Europe T.I.M.E.)之一

德国共7所成员高校,按入选顺序分别是: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斯图加特大学


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和研究大学会议联盟(CESAER)之一

德国共10所入选高校,按入选顺序分别是:汉诺威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汉堡工业大学、伊尔姆瑙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布伦瑞克工业大学


德国最具卓越创新能力的大学之一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凭借极强的科研能力,特别是在电子信息领域、纳米技术领域和再生治疗医学领域,作为德国东部地区唯一成功入选的高等学府,每年获得由联邦政府授予的国家级专家组、研究生院和数以千万欧元的科研经费。


德国高校专利倡议发起者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于1994年在德国高校中首先倡导并发起专利倡议,旨在保护和促进科研技术向市场成果的转换。


概念德累斯顿联盟(DRESDEN concept)发起者,2009年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倡导并发起由14个业内领先的文化和科研机构如莱布尼茨学会、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亥姆霍兹学会、弗朗霍夫学会以及全市的几十个博物馆与图书馆组成的概念德累斯顿联盟DRESDEN concept),致力于卓越与创新发展的德累斯顿研究与教育协作。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在近20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体系。历史上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创造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研究成果。

200年前,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刚刚成立不久就名声鹊起,因为第一台德国蒸气火车车头的设计师约翰·安德烈亚斯·舒伯特(Johann Andreas Schubert)就在这里执教。因为这项发明,舒伯特被看作是是工业化的先驱。舒伯特是该大学数学和技术科学系的第一位教授。同样的研究成果还有阿司匹林的发明,第一台小型计算机的研发等等。

而今,辉煌的蒸汽机时代早已过去。德累斯顿工大的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微型电子电路的开发。而正是因为在电子信息处理方面微型和纳米技术的钻研发展,使德累斯顿工大成为一所国际知名的大学。而与此相关的企业也逐渐在周边地区扎根,德累斯顿已经发展成欧洲范围内最大的微电子领域技术中心。

德累斯顿工大登上2012精英大学排行榜,其原因不仅是该大学在微电子和纳米技术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医疗方面,在之前无法治愈的免疫疾病或糖尿病的新型再生疗法领域,德累斯顿的科学家们也是行业的佼佼者。这些科学家们是非常国际化、跨学科的组合。大约有250名医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专业的博士在读生,在这里研究人体的分子和细胞以及其对疾病的发生可能产生的影响。

精英大学的桂冠不仅给德累斯顿工大带来美誉,也会给大学带来政府提供的资金。大学预计,在未来几年总共会获得约2.7亿欧元的扶持资金。大学计划,这笔钱将主要用来继续打造扩大各部门之间的联网。该网络是未来计划协同大学概念的核心内容。也是因为协同大学这项未来构想计划,德累斯顿工大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精英大学的称号。

学院各系和非大学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并不只限于技术和科学领域。"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不仅仅只有工业学科,一共14个系还包括超过1.2万攻读人文科学、社会学等等科目的大学生。该大学是德国为数不多的覆盖所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自从1990年德国统一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又增加了许多新学院,其中包括:人文学、经济学、社会学及医学。在最近的几年里,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以新的途径扩大了国际交往,从已有的中、东欧地区扩展到西欧及北美。在国际交往中,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尤其重视学生的流动性及合作科研。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开设的7个学科为:信息学、工程学、教师课程、医学、数学等自然学科、经济学科、职业教育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等文科和社会学科。其中电子技术专业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从1882年就有的最老的学科之一,现有13个研究所,分5个专业方向:自动化控制技术、电能技术、精密加工技术、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计算机软、硬件、电子和信息科学的学科,是工业界极其需要的。

这所大学提供范围广泛的课程与研究。其在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光学照片,发动机结构以及交通物流领域有很高的声望。这所大学也由于毕业生中企业家数目之多(比如在电子信息及生物科学公司中)以及来自外部资源的大量资金而受到高度认可。生物技术中心(BIOTEC)是一个独特的专注于分子生物工程的研究与教学的跨学科中心。该中心拥有致力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物理学,蜂窝设备,组织工程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的顶尖国际科研团队。

2012年,高通公司创新奖励计划在欧洲推出,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2013年又入选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法国Eurecom研究所,迄今共六所高校科研机构。

20136月,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获获欧盟1亿欧元电子中心科研推动经费;20137月,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再获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两个大项目合计1.3亿欧元科研推动经费(逼近光速电子通信传输项目7500万欧元;未来建设混凝土与碳复合材料(C3)项目4500万欧元)。

20143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出席2014年汉诺威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简称汉诺威IT展)开幕式时表示,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萨里大学和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将合作开展5G研究,加强在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和物联网研究上的合作,并共同推进欧洲电信市场一体化。

学校排名

德国大学在国际各大学排行榜上没有美国和英国高校出众,这与德国独特的教育科研体系有关。德国大学相对于科研来说,更注重学生的教育,这也是大学的本质所在。德国的科研与美国、英国、中国等不同,除了国家层面的科学院与工程院,还有四大科研学会,包括马克思普朗克学会、莱布尼茨学会、弗朗霍夫学会和亥姆霍兹学会,四大学会各设立了百余个世界一流的研究所和实验室,而这些研究所与大学有着广泛的合作与研究。这一德国特色的科研学术体系并不能反映到德国大学的世界排名上。下面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大学排名体系中的位次:

2021 QS 世界大学排名:173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157

2020 QS 世界大学排名:179

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151

2019 QS 世界大学排名:191

2018 ARWU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51-200

2018 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183

英国QS世界大学学科专业排名(2014年):电子信息工程(72)、机械工程(75)、材料科学(76)、医学(119)、物理学(121)、化学科学(117)、农学林学(120)、化学工程(121)、传播与媒体学(119)、土木结构工程(176)、心理学(173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发布2013年德国高校专业研究水平排名:电子信息(3)、土木工程(2)、机械制造(3)、心理学(2)、经济信息学(3)、经济工程(7)、生物学(7)、人类医学(8)、物理学(11)、计算机科学(11)、牙医学(5

德国《经济周刊》德国高校2013年整体评价:第9 专业排名:经济信息学(5)、机械制造(5)、电子信息(6)、经济工程(6)、医学(6)、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9

院系设置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由14个学院构成。几乎所有学院都位于坐落在市中心以南的主校区,除了拥有位于易北河附近、市中心以东的独立校区的医学院以及位于Tharandt的林学院。

数学及自然科学学院

拥有4,298个学生,是大学最大的学院。它由5个系组成,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这些系位于主校区。2006年,生物系新的科研楼开放。200610月,德国科研协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决定成立一个新的研究生院,即德累斯顿生物医学与生物工程国际研究生院(Dresd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 for Biomedicine and Bioengineering)以及一个卓越一揽子研究项目,即从细胞到组织到治疗From Cells to Tissues to Therapies)。

数学: 代数学,数理分析,解析几何学,数学统计,数控系统,科学计算,数学教学法

物理:理论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应用物理,核物理及粒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结构物理,物理教学法

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电化学,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学,食品化学

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心理方法学,临床诊断及差异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组织及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生

生物系: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由13个系构成,有2288个注册学生。这个学院是德累斯顿欧洲硅谷的中心。微电子方向德国第一的声名远播。信息方向主要科研成果有:

1TU Dresden与尖端无线通信企业沃达丰合作,成为3G系统研究的先驱。

2、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二的中国企业中兴通讯201178日与TU Dresden合作设立联合研发中心,重点聚焦4G-LTE关键技术的研发,尤其是时分复用(TDD)技术。

3、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NI20127月与TU Dresden合作成立全球首个5G无线实验室,共同探索应用于5G无线系统的新技术。

4、在韩国首尔的VTC2014-Spring会议期间宣布成立Dresden-5G Lab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实验室。

自动化技术

电工学

电动力设备及高压技术

精细工程与电子设计

基础电气学与电子学

生物医药技术

电子构造与连接

声学及语言交流

信息技术

固体电子

半导体及微系统技术

调控理论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由6个系构成,有2703个学生。

理论信息学

技术信息学

软件及多媒体技术

系统建筑

机制智能

应用信息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由19个系构成,有4140个学生,是大学最大的学院。

固体机械

流体动力学

能量技术

铸型制造技术

机械工具制造及控制工程

纺织及成衣工艺

木质及纸张工艺

机械零件及机器制造

物流技术和工作系统

材料科学

程序加工技术和环保技术

食物及生物程序加工技术

轻工业与塑料工艺

航空及航天工程

流体机械

平面加工技术与制造工艺


交通学院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运输与交通科学学院涵盖从经济与系统理论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与机械工程的运输与交通科学,这在德国同类院系中是独一无二的,有1536个注册学生。

交通规划及道路运输

铁路系统和公共交通

交通通讯

火车与铁路技术

航空运输与物流

德累斯顿汽车技术

经济与交通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由6个系构成,有1410个注册学生。

建筑历史,建筑设计理论与纪念建筑保护

设计及成型基础理论

建筑气候学

房屋构造及设计

城市与地区规划

园林景观设计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由11个系构成,所有学院中最古老,最小的一个,有757个注册学生。

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

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

地质学技术

城市建筑与道路工程

建筑施工管理

水利学和流体水力学

建筑工程信息

建筑结构力学

钢混结构建筑和预应力钢混结构建筑

钢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建筑

林业地理及水利学院

林学,地球科学与水文学学院有2914个学生。这个学院位于主校区,除了位于Tharandt的林学系。该林学系是德国同类院系中最古老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16年萨克森皇家林学院建立之时。

林业系:森林植物学与森林动物学,土壤与植被分析,木材与植物化学,森林经济与森林清点,森林生产研究与森林信息学,森林利用学与森林机械,国际森林与木材经济,造林与护林,普通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地理科学系:土地测量学,地球测量学,摄影测量学与遥感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学

水利科学系:民用与及工业用水经济,地下水经济,水文及气象学,水文生物学,水质化学,垃圾经济及工业废料

语言文学学院

语言,文学与文化学院由5个系构成,有3215个学生。

日尔曼语言文学(包括对外德语)

罗马语言文学(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英美语言文学

斯拉夫语言文学(俄语,波兰语,捷克斯拉夫语)

经典语文学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由5个系构成,有2842个注册学生。

企业管理

国民经济

经济信息

统计学/计量经济学

经济教育学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位于主校区东部,有2075个学生。该学院的职业教育位列德国第一位。

普通教育科学

中小学教育科学

社会教育,社会福利工作,慈善事业

职业教育

职业专科

法律系

法学院的专业主要有 Law in ContextBachelor)、经济法(Master)和国际知识产权法(Master)等。

国际法律比较(IAIR

欧洲法律史

刑法的法律理论基础和社会科学基础

科技法与环境法(ITUR

能源法

知识产权,竞争法和媒体法(IGEWeM

哲学系

哲学院由8个系构成,有3485个注册学生。

哲学

基督教理论

天主教理论

历史

造型艺术与音乐学

政治科学

社会学

交际学

医学系

Carl Gustav Carus医学院拥有位于市中心以东,易北河附近的独立校区。注册学生人数为2195。该学院与哈佛医学院有伙伴关系,在德国FOCUS杂志2012德国最佳医院排名中,位列柏林-洪堡-自由大学附属医院和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附属医院之后,高居德国第三位。

解剖学

劳动与社会医药

医药历史学

免疫力学

临床基因学

临床医药学

医药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

医药微生物学与卫生学

药学与毒理学

生理学

生理物力

法律医药

病毒学

科研方向

就从工业伙伴获得资金的能力而言,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德国最成功的。2011年,合计5357个项目得到了总计2.035亿欧元的外部资助(相对于政府资助)。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得益于德累斯顿地区在微电子与运输科学领域的良好的科研传统,同时也得益于诸如生物技术的新科研领域的确立。

德国科研协会在很多方面支持这所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也与著名科研机构,如Fraunhofer研究院,莱布尼兹协会以及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有着密切的合作。

电子微米与纳米技术

1990年代以后,德累斯顿地区发展成为欧洲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电子学院的三个系成为这个网络的组成部分。这所大学与同样位于德累斯顿的Fraunhofer纳电子中心一样,是在纳米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学之一。这所大学与半导体公司奇梦达也有科研合作。

生物技术与医学

这所大学与马克斯 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与基因学研究所在分子生物工程领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作为创建精英中心的理念延伸的一部分,德国科研协会决定建立一个新的研究生院,即有着300位博士生的德累斯顿生物医学与生物工程国际研究生院。

磁性与材料科学

德国科研协会资助电磁流对冶金的影响,人造晶体合成以及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其余的科研项目专注于迈斯纳效应与人造纤维

其他科研领域

这所大学与Fraunhofer运输与基础设施系统学院在德累斯顿公共交通的IT系统研究方面有着伙伴关系。Ifo经济研究学院在德国东部经济发展研究方面有着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伙伴关系。

研究中心概览

德国国家精英集群:电子技术推动研究中心(CfAED Center for Advancing Electronics Dresden

德国国家精英集群:再生疗法中心(CRTD Center for Regenerative Therapies Dresden

德累斯顿生物医学与生物工程国际研究生院(DIGS-BB Dresd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 for Biomedicine and Bioengineering

欧洲研究生院(EIPOS Europaerisches Institut für postgraduale Bildung an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aet Dresden

欧盟项目中心(European Project Center der TU Dresden

欧洲交通学院(EVI Europaeisches Verkehrsinstitut an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aet Dresden

欧洲新型材料与工艺中心(ECEMP European Centre for Emerging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Dresden

超级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中心(ZIH Zentrum für Informationsdienste und Hochleistungsrechnen)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UD超级计算机中心TU-Supercomputerkomplex位于老校区南侧正式,总耗资7000万欧元,预计在20149月完成。这部萨克森州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为Petaflop级(千万亿次级),与09年中国天河一号相当,以更好地为学校的科学工程研究服务和适应精英大学未来的发展。

大学航空航天中心(UZLR Universitär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2013421日,由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近百位硕士博士生历时四年、自行设计并制造的德国萨克森州首颗卫星,代号SOMP-1,顺利搭乘俄罗斯SOJUS火箭升空并成功入轨(对地高度600 km),各项传感器激活运行,地面站已接收空间采集数据良好。参与该项目的同学来自空气动力飞行器设计方向、电子信息方向、机电方向、物理方向和能源方向。

生物技术中心(Biotechnologisches Zentrum (BIOTEC))是一个独特的专注于分子生物工程的研究与教学的跨学科中心。

ATLAS万亿电子伏特规模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物理研究中心(Physics on the Tera-Elektronvolt Scale with ATLAS at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仿生材料创新力与分子生物工程生物纳米技术中心(Zentrum für Innovationskompetenz Biomimetrische Materialien und bionanotechnologische Tools für das Molecular Bioengineering (B-Cube)

医疗放射肿瘤学研究中心(Zentrum für Innovationskompetenz (ZIK) für "Medizinische Strahlenforschung in der Onkologie" OncoRay

德国德累斯顿脉冲强磁场实验室(与法国图卢兹国家脉冲强磁场实验室、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中国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有合作关系)

结构与材料力学研究中心 SWM Struktur- und Werkstoffmechanikforschung Dresden GmbH an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aet Dresden

萨克森硅谷高能创新计划(Cool Silicon – Energy Efficiency Innovations from Saxony

高效能源创新中心(Dresdner Innovationszentrum für Energieeffizienz

德累斯顿纳米分析中心(DCN Dresden Center for Nanoanalysis

普适计算先进软件架构中心(Advanc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 „Ubiquitous Computing“

高性能网络和多媒体中心(Referenzzentrum für Hochleistungsnetze und Multimedia

计算逻辑国际中心(ICCL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Logic

微技术生产与组织中心(ZuP Zentrum für Mikrotechnische Produktion und Organisation

分布式自动化系统研究中心(Kompetenzzentrum für verteilte Automatisierungssysteme

高性能汽车和单轨系统研究中心(Kompetenzzentrum für Hochleistungsbahnen und Magnetbahnsysteme

生物质电力研究中心(Kompetenzzentrum Biomass to Power

汽车机电一体化创新中心(Innovationszentrum Fahrzeugmechatronik

轻型制造创新中心(LIZ Leichtbauinnovationszentrum

虚拟机械中心(ZVM Zentrum Virtueller Maschinenbau

技术纺织研究中心(Technologiezentrum Technische Textilien

超薄功能膜纳米技术中心(Nanotechnologie-Kompetenzzentrum „Ultradünne funktionale Schichten“

德国纺织混凝土中心(Deutsches Zentrum Textilbeton

东德核能技术中心(Kompetenzzentrum Ost für Kerntechnik

德累斯顿太空科学中心(RKD Raumwissenschaftliches Kompetenzzentrum Dresden

跨学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ZIT Zentrum für interdisziplinäre Technikforschung

IWAS - 萨克森国际水资源研究联盟(IWAS - Internationale Wasserforschungs-Allianz Sachsen

Hannah Arendt极权主义研究中心(HAIT Hannah-Arendt-Institut für Totalitarismusforschung an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aet Dresden e. V.

魁北克 - 萨克森跨学科法国加拿大和法国美国研究中心(CIFRAQS Centrum für interdisziplinäre Frankokanadische und Frankoamerikanische Forschungen Québec-Sachsen

教育和高等教育卓越规划中心(KFBH Kompetenzzentrum für Bildungs- und Hochschulplanung

中欧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研究中心(MEZ MitteleuropaZentrum für Staats-, Wirtschafts- und Kulturwissenschaften

多媒体文化中心(MKZ Medienkulturzentrum Dresden e. V. an der TU Dresden

人口迁徙研究中心(Zentrum Demographischer Wandel Dresden

Tharandt林业研究所(Dendro-Institute Tharandt at the TU Dresden

历史文物保护继续教育中心(WBD Weiterbildungszentrum für Denkmalpflege und Altbauinstandsetzung e. V.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关系教席(Unesco-Lehrstuhl für "Internationale Beziehungen"

意大利语言和文化基金会及研究中心(Stiftungslektorat und Zentrum für Italienische Sprache und Kultur

国际研究中心 Zentrum für Internationale Studien, ZIS in German

专利信息中心(PIT Patent Information Centre

语言与文化空间学习中心(LSK Lehrzentrum Sprachen und Kulturräume

经济健康中心(GÖZ Gesundheitsökonomisches Zentrum der TUD

越南教育与研究中心(自2004年在越南首都河内提供机械专业硕士课程)


著名校友

莱布尼茨奖获得者

2002 Karl Leo 固体物理学

2006 Marino Zerial 细胞生物学

2009 Jürgen Eckert 金属物理学

2010 Petra Schwille 生物物理学

2011 Anthony Hyman 细胞生物学

2013 Roderich Moessner 固体物理学

2017 Frank Jülicher 生物物理学

2018 Oliver Schmidt 材料科学


荣誉博士

1905 Wilhelm von Siemens 西门子,著名企业家

1906 Ferdinand von Zeppelin 将军,世界第一艘飞艇设计师

1928 Heinrich Rickert 哲学家、历史家,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代表

1981 Konrad Zuse 土木工程师,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科学家

1989 Kurt A. Körber 著名企业家

1990 Günther Landgraf 物理学家,德累斯顿工业大学19901994年校长

1995 Václav Havel 捷克共和国前总统

1999 Kofi Annan 联合国前秘书长

2014 Park Geun-hye 韩国总统朴槿惠

西方校友

Carl Theodor Albrecht 德国天文学家

Fritz Bleyl 德国艺术家

Julia Bonk 德国左派政治家

Steffen Heidrich 德国前国家队足球运动员

Rudolph Hering 德国现代环境科技奠基人

Katja Kipping 德国左派政治家,国会议员

Max Littmann 德国建筑学家

Theodor Pallady 罗马尼亚画家

Ernst Otto Schlick 德国造船工程奠基人

Herbert Seifert 德国数学家,拓扑理论贡献者

Johannes Paul Thilman 德国作曲家

Hans-Heinz Emons 德国化学家

Erich Gloeden 德国建筑学家

Ingrid Häußler 德国SPD女政治家

Claus Mattheck 德国材料学家

Siegbert Löschau 前民主德国化工部长

Jewgeni Oskarowitsch Paton 苏联科学家

Horst Rasch 德国CDU政治家

Hansjoachim Walther 德国数学家、政治家

Reiner Haseloff 德国CDU政治家

Martin Böttger 前民主德国民权运动领导人

Stanislaw Tillich 德国萨克森州州长

中国校友

张大煜

中科院院士

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物理化学家,中国催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梁希

中科院院士

南京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部长

魏寿昆

中科院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创始人,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

李文采

中科院院士

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钢铁冶金学家

朱美芳

中科院院士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屈伯川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大连理工大学首任校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化工专家

袁辉球

浙江大学教授,博导

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朱杰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上海交通大学信号处理与系统研究所副所长

黄席椿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系主任,电磁场理论与技术专家

姜继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戴天民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导

力学专家

沈辉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翔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

凝聚态物理学,光学工程专家

白绍良

重庆大学教授,博导

混凝土结构工程专家

林松

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中德学院海德堡印刷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主持人

朱坦

南开大学教授,博导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徐宇工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高增压技术国防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

王卫东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导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移动通信、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贝伦子()

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上海德文工学堂首任校长,同济大学工学院教务长,同济大学创始人

穆启乐()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古代希腊语、拉丁语与希腊罗马历史文化专家

权龙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

朱光彩

水利专家

曾主持完成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




关闭窗口
 
 

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出国留学预备中心

联系电话:023-65118075  65118076  65118077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131号重庆大学C区办公楼4楼404室